IT之家 11 月 14 日消息,據《商業內幕》今天報道,高盛最近發布報告稱,美國人工智能發展最大的障礙不僅在于芯片、稀土和人才,電力也成為一大瓶頸之一。
據報道,美(mei)國(guo)的(de)電網已經(jing)在應對不斷(duan)膨脹的(de) AI 數據中心需求,相關(guan)(guan)設施如今占(zhan)美(mei)國(guo)總(zong)用電量約 6%,高盛預(yu)計到 2030 年(nian),這一(yi)數字(zi)將會(hui)翻(fan)倍至(zhi) 11%,部分地區的(de)電網將會(hui)處于關(guan)(guan)鍵壓力水平,意味著美(mei)國(guo)在“AI 競賽”的(de)速度可能被削(xue)弱(ruo)。
隨著數據中心用電需求飆升,美國的電力市場也在不斷收緊,美國夏季高峰期的備用發電能力在五年前約為 26%,如今已降至 19%,如果 AI 一(yi)直保持當(dang)今進(jin)步(bu)速度(du),到(dao) 21 世紀(ji) 20 年代(dai)末(mo),美國的(de)備(bei)用電力容(rong)量(liang)將(jiang)降至 15% 以下,屬(shu)于“極(ji)度(du)緊(jin)張”水平。
當美國電網日益緊繃時,中國則在不斷“囤電”,高盛預測中國在 2030 年的有效備用發電能力將達到 400GW(IT之家注:吉瓦)級別,是全球數據中心預計用電需求的三倍以上,高盛分析師對此表示(shi):“我們預計中國的備用電力將足以支撐(cheng)數據中心需(xu)(xu)求增長(chang),還能滿足其他(ta)行(xing)業需(xu)(xu)求”。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如今正在以快于建設速度的節奏退役煤電廠,但全新天然氣或可再生能源電廠的發展速度填補不了電力空缺,且美國的數據中心還面臨建設周期過長和全球燃氣輪機短缺問題,高盛(sheng)對此指出:“可靠且充足的電力(li)供應或(huo)稱為‘AI 競(jing)賽’的關鍵勝負因素(su),而(er)電力(li)基建瓶(ping)頸往往難(nan)以及時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創始人兼 CEO 黃仁勛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曾指出,美國各州正涌現出越來越多的 AI 監管規定,如果規則太多則可能扼殺創新,還以略微夸張地形容道:“中國的電力簡直就是免費的”。
廣告聲明(ming):文(wen)內含有(you)的對(dui)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chao)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jie)省甄(zhen)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jia)所有(you)文(wen)章均(jun)包含本聲明(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