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18 日消息,蘋果今天在官網揭秘,Apple Watch Series 11/Ultra 3 手表鈦金屬表殼完全使用 3D 打印工藝制造,相比傳統工藝流程使用的原材料減少一半,有望讓這家公司在 2030 年結束前完全實現碳中和。

IT之家在此援引新聞稿表述,所有 Apple Watch Ultra 3 和鈦金屬款 Apple Watch Series 11 的表殼均使用 3D 打印工藝制造,但此前 3D 打印技術一直無法被用于外觀件的規模化生產,蘋果在(zai)(zai)過去十年間(jian)一直在(zai)(zai)探索 3D 打印技術,最(zui)終(zhong)使得這種不可能變為現(xian)實。

來到工廠內可以(yi)看到,一排排 3D 打印(yin)機正在為這(zhe)兩款(kuan)手表(biao)制造鈦(tai)金屬表(biao)殼(ke),每臺(tai)機器均配備六臺(tai)激光器振鏡系統,同時運行、逐(zhu)層(ceng)打印(yin)超 800 次(ci)才能造出一只(zhi)表(biao)殼(ke),機器開始工作前還需要將鈦(tai)原料霧(wu)化為鈦(tai)粉末,精細(xi)調整含氧量,以(yi)降(jiang)低鈦(tai)金屬在受熱時易爆炸的特(te)性。

據蘋果推算的數據,這兩款手表在制造過程中,相比傳統工藝流程使用減少一半原材料使用率,僅在今年就節省了 400 噸鈦原料。
據介紹,機器中的粉末直徑必須控制在 50 微米,相當于極細的沙粒,同時工作人員需要想辦法保持低含氧量,因此激光照射粉末時,含氧和無氧的反應會截然不同,意味著他們需要將每一層材料厚度控制在 60 微米,并對鈦金屬粉末進行細致刮壓。

經(jing)過 20 小(xiao)時、900 層打印后,這(zhe)些成(cheng)型的表(biao)殼(ke)終于可(ke)以進入精(jing)加工階段(duan),操作(zuo)員(yuan)會在構建版上吸去多(duo)余的鈦粉(fen),這(zhe)種(zhong)步驟(zou)被稱為“粗脫粉(fen)”,完成(cheng)后還要將表(biao)殼(ke)交由超聲波(bo)振蕩器進行“精(jing)脫粉(fen)”,取出表(biao)殼(ke)縫(feng)隙中的殘留(liu)粉(fen)末。

此外,工程師們還會在分離工序中使用纖細的帶電金屬絲,在各表殼之間進行切割并噴灑液體冷卻劑以降低切割的熱量,隨(sui)后(hou)這些(xie)表殼(ke)會被送上自動光學檢測系統(tong),檢查尺寸和外觀是否精(jing)確。

根據蘋果的說法,這種設計靈活性帶來的好處不只受益于 Apple Watch, 的 USB-C 接口也從中獲益,其(qi)底部使(shi)用了同款再生鈦金屬粉(fen)末 3D 打印的外殼接口,實現纖(xian)薄且堅固的外觀設計。
廣告聲(sheng)明:文(wen)內(nei)含有(you)的對外(wai)跳轉鏈接(jie)(包括不限于超鏈接(jie)、二維碼、口令等(deng)形式),用于傳遞更(geng)多(duo)信(xin)息,節省甄選(xuan)時間,結果(guo)僅(jin)供參考,IT之(zhi)家(jia)所有(you)文(wen)章均包含本聲(sheng)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