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19 日消(xiao)息(xi),今日,全球首型深遠海(hai)智能漁業養殖(zhi)工船(chuan)“湛江灣(wan) 1 號”在廣東湛江海(hai)域正式交付產。
“湛江灣 1 號”將于本月底駛往硇(IT之家注讀音:náo)洲島外約 30 海里海域,率先投放大規格赤嘴鮸進行養殖試驗。平臺計劃于明年上半年增養金鯧魚等品種,后續將根(gen)據養殖(zhi)成效與市(shi)場情(qing)況分(fen)批上(shang)市(shi)銷售。
據《湛江日報》介紹,這艘由湛江灣實驗室歷時 5 年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漂浮式動力定位養殖平臺以三大技術突破實現我國深遠海養殖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作為中國(guo)海洋漁(yu)業裝備的“國(guo)之重器”,“湛江灣(wan) 1 號”總長 154 米、寬 44 米,承載(zai) 8 萬立方米養(yang)殖水體,是(shi)全球首型(xing)透水式(shi)漂浮(fu)動力定位養(yang)殖工(gong)船,可年產鮸魚、金(jin)槍魚等名貴魚類(lei) 2000 噸,能實現多品種(zhong)同步養(yang)殖。

“湛江灣 1 號”首創“以船為體、以箱為芯”的半潛式超大開口船型,能抵御 12 級臺風并通過動力定位自主避臺,徹底打破傳(chuan)統網箱“靠天吃飯”的局限。

此外,它采用了“光伏 + 風電 + 儲能 + 柴油輔助”混合能源系統,配合智能能量管理算法,為全球深遠海裝備樹立“零碳范(fan)本”。

“湛(zhan)江灣 1 號(hao)”還搭建(jian)了覆蓋(gai)“環境監(jian)測(ce)-精準投喂-病害預警-收(shou)獲加工”全鏈條的智(zhi)能(neng)系統(tong),通過(guo)傳感器實時采(cai)集水溫、溶氧等參數,通過(guo) AI 視(shi)覺識(shi)別(bie)系統(tong)快速判斷魚(yu)(yu)群健康狀態(tai),為實現(xian)“手機值守”“無人化養魚(yu)(yu)”打下堅實基(ji)礎。

廣告(gao)聲(sheng)明:文內含(han)有的對(dui)外(wai)跳轉鏈接(jie)(包括不限于超鏈接(jie)、二維碼(ma)、口令等形(xing)式(shi)),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sheng)甄選時(shi)間(jian),結果僅供參考,IT之(zhi)家所有文章(zhang)均包含(han)本聲(sheng)明。